秀我中国|共和国不会忘记:寻找“铁人”
还原8人被终身禁入亚丁景区始末,绿·智创新,共塑未来工业:施耐...
本月更新4369  文章总数78031  总浏览量6688460

人民网评: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伊朗外长称将有力回击以色列任何袭击

国新办将于10月8日举行发布会,介绍系统落实一揽子增量政策等情况,金台视线·关注传统村落保护⑤:三问传统村落保护

守则校务公开防震减灾章程制度职责考勤目标管理档案突发事件规定人员职责预案应急

美文示范

宇通客车在沙特完成极端高温挑战 展示卓越能效和电池安全性能

三亿体育平台

张伟:铜镜是中国古人照面理容的用具,《旧唐书》卷七十一《魏徵传》载:“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铜镜与古代人们的生活有着密切关系三亿体育平台,是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用具。目前中国发现的最早铜镜为新石器时代齐家文化墓葬中出土,距今已有四千多年。铜镜在长期的发展演变历程中,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中国古代铜镜造型丰富,纹饰多样三亿体育平台,制作精良。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铜镜,既有各自独特的文化印记,又具有传承发展、交流互鉴的共性特征。

金代铜镜远承汉唐流风,近接北宋余绪,在金朝统治的一百多年间,形成了中国铜镜艺术发展史上最后一个繁荣阶段。金代铜镜背面图案一般以动物、植物、山水、人物故事题材为主,镜钮形制多样,用于系带手持或挂在镜架上。鱼纹镜在金代铜镜中所占比例很大,人物故事镜题材广泛。部分铜镜背面图案既有中原铜镜特点,又有女真民族风格。目前发现的金代铜镜中,有部分铜镜镜缘錾刻汉文或女真文验讫铭款及押记。

镜背内区图案分为上、下两部分。上半部分是一幅以山水画为背景的人物故事画面,在山脚下一位头戴席帽、身穿布袄的农夫手持锄头正在田间耕作。画面左侧是枝叶茂盛的大树,树下是两位身着长袍的官员手指土地正在交谈。下半部分为一对鲤鱼在河水中嬉戏追逐,张嘴鼓腮,展鳍摆尾,掀起朵朵浪花。外区为云纹带,与内区图案相接。此铜镜构图新颖,将人物、双鱼融于一镜,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是中国现存铜镜中不可多得的实物珍品。

渔猎文化的特征在金代文化中表现得十分突出,鲤鱼是女真族十分喜爱的动物。金国建立之初,其势力范围,主要集中在今天的黑龙江省境内,据《金史》记载,女真人世居于“白山、黑水”间。在这里“白山”指的是长白山,“黑水”指的是黑龙江。早期的女真人主要以渔猎为生,他们视鲤鱼为祥瑞之物。女真人认为鲤鱼是一种繁殖力很强的动物,因此将其看做是女真族人口繁盛的象征,雌雄双鱼形象在金代十分流行。

金代黑龙江地区垦田面积扩大、农作物品种增多,农业人口增长,成为金朝的重要产粮区。这与金朝统治者对农业生产的重视,推行促进农业生产的政策密不可分,黑龙江地区包括女真、汉、契丹等各族劳动人民的努力进取和辛勤耕耘三亿体育平台,造就了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镜背图案上半部分的人物故事画面,表现出当时农民忙于田间耕种、官员督察农耕的场景,说明女真人当时已从事农业生产,并得到统治者重视和鼓励。

张伟:铜器是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其中青铜镜是中国古代金属器物中沿用时间最长、使用范围最广、对人们日常生活产生过许多影响的器物,也是中国古代青铜艺术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根据考古发现,在日本、越南、俄罗斯和阿富汗及伊朗等国均出土了不少中国古代铜镜。由此可见,在中外文化交流中,除了茶、丝绸和瓷器外,铜镜亦占有一定地位。

张伟,黑龙江省博物馆历史研究部副主任,馆员,黑龙江省历史学会理事。主要从事黑龙江省博物馆历史类陈列展览内容设计工作、黑龙江地方史研究等三亿体育平台,黑龙江省博物馆基本陈列《黑龙江历史文物陈列——以肃慎族系遗存为中心》《哈尔滨往事——20世纪初哈埠社会生活展》《黑水文脉——黑龙江历史文物陈列》大纲主要撰写人之一。

三亿体育平台

大家没记错,早在2020年6月23日,随着北斗第55颗卫星发射,北斗三号系统的组网即已完成。后来发射的第56颗到第58颗,以及最新发射的第59颗、第60颗卫星,实际上都是这一系统的备份星。它们虽名为备份星,但实为主力军。这5颗卫星各有重任,或负责提升硬件能力,或负责扩展系统服务,或在支撑系统稳定运行和规模应用的同时,为下一代北斗导航卫星技术升级进行相关试验。

北斗是我国自主建设的卫星导航系统,以古人用于判断方向的著名星官“北斗”命名。在北斗建成之前,世界上已经存在3个卫星导航系统: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GPS)、俄罗斯的格洛纳斯系统(GLONASS)和欧盟的伽利略系统(Galileo)。其中以GPS最为知名,许多人使用这个词的时候,甚至意识不到它其实是某个国家搭建的导航系统,而是直接把它当作卫星定位导航通用技术的代称。

导航卫星也是这样定位的,它们不停地发出“本星经纬度和高度若干,现在时间是几点几分几秒几毫秒几微秒几纳秒”的广播,你的手机接到A星的信号是几点几分几秒10毫秒,而自己的时钟显示为几点几分几秒80毫秒。这就说明A星发出的信号走了70毫秒才到达你所在之处,那么用70毫秒乘以光速(299792458米/秒),就能得知“经纬度和高度若干的A星”距你约有20985472米。

第一类是静止轨道(GEO)卫星。它们运行在赤道上方35786公里的高处,随着地球的自转周期同步公转,从地面的角度看来,它们就像是悬停在天上一样。GEO卫星单星信号覆盖范围很广,一般来说,3颗GEO卫星就可实现对全球除南北极之外绝大多数区域的信号覆盖。在经费紧张、技术尚需验证、不向全球提供服务的试验开发早期(2000年至2007年)三亿体育平台,北斗系统就是从这类卫星起步的。

第二类是倾斜地球同步轨道(IGSO)卫星。它们的公转周期也和地球自转周期一样,但与赤道有个夹角。若从北半球地面来看,它们每天在空中画一个巨大的“8”,南边一圈部分没入南方地平线以下。由于我国地处北半球,GEO卫星在赤道平面上运行,高山或建筑物北侧的用户很难看到,而IGSO卫星在空中南北摆动,可做有效弥补。

从工作原理可知,精准的时间是导航卫星的灵魂。北斗卫星使用星载铷原子钟和星载氢原子钟,通过将原子辐射电磁波作为节拍器计时,精度可以达到每天0.5纳秒。可以这么理解,若是运行550万年,误差只有1秒!当然,对于定位功能为主的导航系统,不能这么简单地理解时间精度,而是要把它乘以光速,再换算成距离精度,答案是每天误差15厘米。虽然不像“550万年仅差1秒”那么震撼,但只要和地面站定期校正,执行导航任务绰绰有余。

怎么理解这个现象呢?简单来说,就是卫星越低、速度越快、重力越强,狭义相对论效应就越明显,反之则广义相对论效应越明显。因此,最终该快该慢或快慢多少,均由卫星的高度决定。在中高地球轨道上,卫星的星载时钟每天快37微秒,而在静止轨道或倾斜地球同步轨道上,每天快47微秒。所以,卫星的时间系统要根据轨道高度修正误差,还要与地面定期“对表”,才能确保导航系统的精确运行。

北斗的增强系统分为星基与地基两部分。星基增强系统通过地球静止轨道卫星搭载卫星导航增强信号转发器,向用户播发星历误差、卫星钟差、电离层延迟等多种修正信息,实现对原有卫星导航系统定位精度的改进。地基增强系统则通过地面基准站网,利用卫星、移动通信、数字广播等播发手段,在服务区域内提供米级、分米级直至厘米级实时高精度导航定位服务。

北斗短报文把卫星导航系统用出了通信系统的功能。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常规的地面通信设备全毁,首批进入震中灾区的救援部队正是利用北斗短报文,向外界传递了第一手灾情信息。另外,渔业部门也能通过北斗短报文,及时向特定区域的渔船定点推送船只位置和防撞安全信息,当渔民在茫茫大海上遇险时,同样可以通过北斗短报文呼救。

2023年11月三亿体育平台,包含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标准和建议措施的《国际民用航空公约》附件10最新修订版正式生效。这标志着北斗系统正式加入国际民航组织(ICAO)标准,成为全球民航通用的卫星导航系统。这一进展验证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全球服务能力,对于推动民航高质量发展和交通强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更有利于推进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民航领域的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应用。

自北斗系统提供服务以来,已在交通运输、农林渔业、水文监测、气象测报、通信授时、电力调度、救灾减灾、公共安全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如今,基于北斗系统的导航服务被电子商务、移动智能终端制造、位置服务等厂商采用,广泛进入中国大众消费、共享经济和民生领域,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杨长风日前透露,我国将加快推动下一代北斗系统建设发展,加大对不依赖卫星的多种定位导航授时手段的技术攻关,“在2035年前,建设完善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综合时空体系。”

最近发射的第59颗、第60颗北斗三号卫星已升级星载原子钟配置,并搭载了能建“聊天群”的新型星间链路终端,科学家将利用这些新设备进一步提升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可靠性及定位导航授时、全球短报文通信等服务性能。同时,这两颗卫星将在确保导航系统精稳运行的基础上,开展下一代北斗系统新技术的试验试用。(作者为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