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儿童情绪健康 把笑容“写”在孩子们的脸上
刚性支出困难家庭谁认定?认定谁?民政部明确,规范汉字书写 涵养文化自信
本月更新4871  文章总数38118  总浏览量4198639

供电局2025年招聘公告

新华时评:联动世界开放共赢——读懂中国经济的“大逻辑”之二

信息安全管理系统ISMS—助力企业...,给孩子选零食别忘“三看”

守则校务公开防震减灾章程制度职责考勤目标管理档案突发事件规定人员职责预案应急

美文示范

葛幸福:让绘画带给世界欢乐幸福

必一体育运动app

2023年,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通知》,“美育浸润行动”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热点。北京阳光未来艺术教育基金会秘书长段昉在媒体沙龙上指出,当下有部分孩子存在学习无动力、对真实世界无兴趣等心理健康问题,而美育则是激发孩子们的创造力和生命力,从而滋养其心灵成长、促进全面发展的一把钥匙。公益机构具备资源整合的便利性和效率的优势,在推动美育创新实践过程中可以起到赋能、连接的作用。

必一体育运动app

从实践来看,有的博物馆延长开放时间,有的则开设夜场、推出夜游活动,还有的通过精细化管理提高承载量。这些举措,都有助于破解供需矛盾,更好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不过,一座博物馆,就其本身而言,容量是有上限的。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走出”博物馆,拓展博物馆的“文化半径”,有助于让更多人享受到博物馆文化的滋养。

数字化技术的进步,让一眼千年、一眼万里成为现实。这既为博物馆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也增添着博物馆的创新活力。在陕西历史博物馆,由于展厅空间有限,韩休墓的壁画一度无缘与公众见面。博物馆依托虚拟现实技术、视频切片技术、H5技术,将考古现场做成虚拟展厅。通过官网的“线上展览”,观众不仅能“身临其境”观赏壁画,还能体验繁复而精密的修复工作。这启示我们,用好数字化技术,创新形式,推出更多线上展览、云课堂、观展互动等,能够打破时空的限制,让博物馆的展厅更好延伸进大众生活。

对历史文化最好的保护,是融入日常生活,成为生活所需。实际上,历史文化的滋养,不仅在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历史回眸之中,也在可感、可知、可参与的日常生活之中。让博物馆里的藏品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相遇,不仅有利于激活文物的生命力,也能拉近博物馆与观众的距离。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凤冠冰箱贴,甘肃省博物馆的铜奔马毛绒玩具,三星堆博物馆以三星堆文物为原型的三星堆盲盒……一个个博物馆文创产品走红,背后是让文物融入日常生活的努力。推动文物合理利用,让文物亲民而不“高冷”,有趣但不失厚重,才能更好擦亮文化瑰宝,让文化浸润人们的精神生活。

从更大的视野来看,博物馆文化能与旅游、教育等领域相融合,形成新业态。比如,有的博物馆将市集、演艺、非遗展示、主题邮局等新元素、新玩法融入运营,更好满足观众多元化的需求;有的开展精品课程进校园活动,将博物馆资源与学科教学相融合;有的城市开展“地铁遇见博物馆”主题展览活动,以丰富形式展示文物瑰宝……某种意义上来说,博物馆发展至今,其职能不仅仅是“历史的储藏室”,更是了解历史文化的一把钥匙。在“博物馆+”上多下功夫、做文章,既能推动更多人触摸历史文化、感悟文脉流淌,也能为美好生活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