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新见绿·悠然阳城】第四届中国阳城国际徒步大会盛大举行
19个新职业“入编”符合社会新需求,国防部回应中俄苏-35战机合同进展问题
本月更新9621  文章总数16972  总浏览量1306724

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光伏"一把手"们说了啥?

《新闻1+1》 20241011 人工智能造假行骗:能治吗?

我们对中国下一个40年寄予厚望,金与正:已掌握“真凭实据”,韩国军方是“侵权挑衅行为肇事者”

守则校务公开防震减灾章程制度职责考勤目标管理档案突发事件规定人员职责预案应急

美文示范

央视热播《上甘岭》!有人却想在朝鲜半岛复活“僵尸”

93体育官网

中国铁路国际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雅万高铁自2023年10月17日正式开通运营后,国铁集团所属中国铁路国际有限公司作为雅万高铁建设运营主体印尼中国高速铁路有限公司(KCIC)的中方牵头股东,积极参与KCIC的运营管理;国铁集团所属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公司与印尼铁路公司组成中印尼运维联合体(OMC),受KCIC委托负责雅万高铁的运输组织和设备维护。一年来,中印尼铁路企业密切协作,认真贯彻落实中印尼两国元首达成的重要共识,切实维护好、运营好雅万高铁,持续提升运输效率和服务品质,擦亮中印尼共建“一带一路”合作的“金字招牌”,为服务印尼民众便捷高效出行、促进印尼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是运输能力大幅提升。雅万高铁正式开通运营后,雅加达至万隆间的旅行时间由3个多小时缩短至46分钟,为沿线民众提供了安全、绿色、高效、舒适的出行方式,备受沿线民众青睐。中印尼运维联合体积极适应日益旺盛的客流需求,主动服务圣诞节、斋月、开斋节等重大节点运输,不断优化列车开行方案,加大运力供给,雅万高铁每日开行动车组列车由开通初期的14列增至高峰期52列,旅客席位由8400多个增加至31000多个,单日最高旅客发送量24132人次、旅客上座率最高达99.6%,一年来累计开行动车组15826列。

二是服务措施不断完善。积极适应印尼民众出行需求,完善旅客服务措施,营造畅通高效、温馨舒适的出行环境。积极推广互联网售票,推行在线退票和改签服务,互联网购票率达82%,同时保留线下售票窗口,支持多种方式支付。实行灵活浮动票价政策,为旅客提供多样选择。加强客流高峰时段乘降组织,动态增加车站引导人员,有序衔接出租车、轻轨、普速铁路等交通方式,服务旅客便捷出行。在哈利姆、帕达拉朗、德卡鲁尔车站设立快餐店、冷饮店和便民超市,在动车组列车上提供冷饮餐吧、咖啡小吃等餐饮服务,配置无障碍设施,让旅客乘坐高铁出行体验更美好。

三是运输安全畅通高效。充分借鉴中国高铁运维管理先进成熟经验,高标准、高质量做好列车调度指挥、客运服务组织、设备检查养护、安全风险防控等各项工作,妥善应对暴雨、泥石流及地震等自然灾害,加强雨季行车安全管理,确保了高铁畅通运行和旅客出行安全,一年来雅万高铁动车组列车已累计安全运行超过257万公里,保持较高的正点率。同时,加强印尼方员工培训,通过理论培训、模拟操作和“师带徒”等方式,帮助熟悉设备设施和作业流程,在实践中积累工作经验,一大批印尼本地员工取得任职资格并独立作业,不断提升雅万高铁本土化运营管理能力。目前,419名学员已完成资格性培训,并在中国师傅的带领下陆续进行跟班学习,车务应急值守和车站综控员两个岗位的 40人已经开始独立上岗。

四是辐射效应日益显现。雅万高铁极大改善当地交通条件,“同城效应”逐渐凸显,加速了沿线城市间人员往来和经济互动,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加速度,提供了新动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逐步显现。雅加达哈利姆站和万隆帕达拉朗、德卡鲁尔站内和周边商铺不断聚集、客流十分旺盛,让很多个体经营者因高铁开通而受益,增加了收入。依托雅万高铁,印尼政府大力推动沿线丰富的旅游资源开发,积极探索“高铁+旅游”融合发展新模式,吸引大量游客乘坐高铁感受沿线美食、美景和历史文化,已逐渐成为一条黄金旅游通道。雅万高铁使用电能,促进了绿色交通发展,每年可以节省 3.2 万亿印尼盾(约合人民币14.7亿元)的燃料。据印尼官方数据统计,雅万高铁项目在2019年至2023年间,为雅加达和西爪哇贡献了86.5万亿印尼盾(约合人民币400亿元)的国内(地区)生产总值。

93体育官网

10月16日,国际环保机构野生救援(WildAid)举行了一场保护海洋公益活动,旨在促进废弃渔具打捞、回收和再利用,从而减少海洋垃圾污染。活动现场点映了由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中国渔船渔机渔具行业协会作为指导单位,由野生救援联合悦游、优酷出品,野生救援公益大使黄轩和野生救援海洋守护者张雨霏共同参与的系列微纪录片《一网无弃》。该纪录片将于2024年10月24日起在优酷首播。

《一网无弃》微纪录片的两位主要人物——野生救援公益大使黄轩和野生救援海洋守护者张雨霏——在活动中分享了自己的拍摄收获。身为潜水员的黄轩在海南万宁参与了一场水下打捞“幽灵渔网”的活动,并向琼海潭门镇的渔民了解渔网回收情况。黄轩说:“这次富有挑战的经历让我意识到,虽然人工打捞是解决‘幽灵渔网’最直接的方法,但它操作起来难度大、成本高,不适合大范围推广。只有通过完善的回收体系,从源头减少废弃渔具流入海洋的机会,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这些漂浮在海中或沉入海底的废弃渔具变成了“幽灵渔网”,为许多海洋动物布下“死亡陷阱”:它们缠绕海龟、鲸、海豚、海鸟、鱼类等动物的颈部、鳍等部位,使之无法呼吸或失去活动能力,最终死于窒息或饥饿。“幽灵渔网”不仅直接威胁海洋动物和渔业资源繁衍,也破坏珊瑚礁、海草床等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降低生态系统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并直接影响全球数千万人的生计和福祉、以及经济和社会发展。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张朝晖说:“对于洄游性海洋濒危动物的保护,比如海龟和鲸豚类,通常会在它们的繁殖区、索饵区、洄游通道等关键区域设立多个海洋保护区,组成一个可以提供全方位保护的网络来提升保护成效。但它们在整个生命周期内,无时无刻不面临着海洋环境的影响。如果海洋中的垃圾太多,它们就会像生活在垃圾场一样。特别是海洋中被遗弃的渔网,随海流形成漂泊不定的幽灵渔具常常带来致命威胁,严重削弱了设立这些海洋保护区的努力和保护成效。因此,减少废弃渔网入海并清理幽灵渔具,营造一个干净安全的生存环境,对于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和发挥海洋保护区功效都非常重要。”